奧蘭群島-張開感官世界

某一天無聊地在網上尋找Swedish-speaking Minorities in Finland,因此看到了一個地方叫Åland。一個星期之後發現郵輪公司在做特價:Stockholm-Mariehamn包廂只要數百塊。但在維基再看多一點這個地方的資料,發現了在臨離開歐洲的幾天有一個有悠長歷史的風琴節Ålands orgelfestival,於是決定問一問風琴老師這個節目值不值去。

怎料我還未開口問,他便告訴我七月不能給我上課,因為他要到Åland的風琴節擔任司儀@@。(而在2012年的風琴節,他還要有一場音樂會…嗚呀!!)

也因此,這個地方成了我最後一個外遊的目的地。有些朋友說這個地方很悶很悶,但老師說這個地方很美麗,可以騎著單車四處去。再者,四天的奢侈,靜靜的欣賞海天一色的美景,再不珍惜,回到香港就沒有了。果然,那四天是個很美麗的經歷-北歐的美景看多了,但是這個地方的美不只是用眼睛去看,還要是用盡各個感官去體會。

奧蘭群島和奧蘭人的政治背景和香港有點相像,她是一個自治省,只有瑞典語是官方語言。她的人民也不用服兵役。在和奧蘭人的談語之中有人問過,那麼,你當自己是瑞典人、芬蘭人、還是甚麼?他們顯得有點矛盾,他們的關係和瑞典好似較為親密,但卻在芬蘭領土之中。但細看之下,原來他們能擁有獨立的國籍。嗯,他們不是瑞典也不是芬蘭人,直接地,他們就是奧蘭人。

但我覺得看他們的樣子,真的會像芬蘭人多一點。我眼中的芬蘭人較矮一點點,臉頰都是圓圓的,看起來比較純真;瑞典人大多較高大、臉頰也比較尖。雖然…這是很概括的說法…而他們說的瑞典語也帶著自己的口音,對初學者來說其實會較易掌握。在奧蘭的幾天,我的瑞典語足以讓我生存下來,甚至可以不使用英語!

瑪麗港的市集只在兩道街上,而中心市集也掛上了一個大大的風琴節橫額。這個地方很小,但相信聽管風琴的人更少。不過這個節日重要得每個人都要看見,我想這總是一件盛事。

第一天到guesthouse時就遇上困境-guesthouse的接待處沒有人,本應是打電話請職員出來,怎料手提電話怎樣也撥不出。guesthouse本應有一個五元硬幣讓人借用的,但又消失了,於是要按鈴請人出來。職員一出來就用著瑞典語指著自己罵……我唯有用著極蹩腳的瑞典語說”Jag kan inte ringa…(我不能打電話)”沉默了幾分鐘,職員開始用瑞典語很友善地解釋所有房子的東西和租單車的事,我唯有支支吾吾地聽著,努力地理解著。最後,他問我學了多久瑞典語,說我的瑞典語很好。

嗯,其實他有沒有想過眼前這個人有可能只是懂得最簡單的幾句瑞典語,他可能需要用英文呢?

Anyways…我真的是明白他說的話…一半吧。

奧蘭租單車的費用蠻貴,有gear的單車一天要過十多歐元,過夜還要加四至五歐元。這個窮鬼只好有旅店租輛有點太大(但職員堅持沒問題)的基本單車……這單車就陪了我3天。

第一天本想只是在Mariehamn遊走一下,熟習一下環境,於是來到了Lilla Holmen。holm是islet,也就是很小的島。呃…我有走過一個島麼?我只知道我走過一道橋,一出就是一個很美麗的沙灘。

這個地方有很多很多的沙灘,但感覺上沙還是比較粗。而且,二十度的氣溫在沙灘游泳,在香港作夢也不會想。但沒想過遠在北方,二十度的天氣是熱。

友人說奧蘭悶是有原因的,因為這兒的景點真的很少,也不是太特別。Mariehamn很容易就走過一趟,但時間尚早,於是就冒著險踏6km的路程趕到jomala聽音樂會。音樂的東西就留在另一篇寫了。

本來我答應了老師一到奧蘭就給他說,但我花了半天才知道如何用瑞典電話發出一個短訊…那是可惡的服務供應商的問題。但在音樂會快完時看到老師的家出了事,翌日下午就要趕回瑞典。音樂會後和他會合時,看見他憂心忡忡,但會後的茶聚時,他和其他人也是很愉快的談天。瑞典人,就是這樣看得開。這天的茶聚我也嘗試到Ålands pannkakor,這和其他地方的班戟很不同,口感像是蛋糕般鬆軟。

回程到Mariehamn時,我和老師及其兩個孩子同行。唉…他們踏的是好的單車(老師那輛有24種gear ratio可選……),我用盡力踏也無補於事……但一邊走,我看到了最美的平原,嗅著最原始但最純的花、草香。老師那個享受的樣子還在腦海之中。第二天再嘗試踏回jomala希望可走到Gölby,但到Jomalaby時已經感覺自己走不到那麼遠。不過再那平原中間走過,再次嗅到那香味,真的令人很精神,很舒服。

第三天我踏了10km到路程,由Mariehamn向南遊走到Järsö。這路線是每個人都一定會推薦,這段路會踏過多個島嶼,也能遠眺奧蘭群島。雖然整段路都是公路,但車的數目很少很少。加上,路上很多是小島的起伏,經常是經歷一大段暗斜要發瘋之時就會遇上幾百米的滑行。這種踏單車的經驗,最少在香港已經從沒試過。沿路的海風很舒服,景色很綠,也很寧靜。簡簡單單的花一個早上就是不斷地向前走,甚麼不快,甚麼執著,還能不放下嗎?

除了美麗的自然景色,這兒的教堂也是很美麗的建築。它們多是中古的建築,還保留著很多中古的壁畫。這兒的教堂較小,但比Uppsala的保留著更原始的氣息。這兒的教堂也有很強的地方色彩。奧蘭以水為家,很多人也是海員。所以每個教堂也總會在一隻船的模型,代表著對海員的護佑。有些教堂的裝飾就是以魚和海洋生物為主,也是代表著奧蘭人和海不可分割的關係。

說到奧蘭人的話,那好似和音樂有更多關係。也留到另一篇才說。不過單是奧蘭的地和景,本就是一節課。人的生活,好似離開自然太久,最少,這個香港小女孩已是這樣想。這四天除了到lemland和sund靠老師的朋友載我以外,島上全部交通都只是靠腳和單車。沿路看到了多少很平靜的畫面,全都是大片大片的草地,甚麼也沒有。但誰會說這是沉悶呢?這草地內,到處都是生機。換一換,一大片一大片瀝青才是死寂。

在瑞典的生活已叫我對大自然有種嚮往,但這個地方教我要去愛惜,去和這片土地連在一起。

Submi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