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漫步

這天的培訓進入了介紹年青人文化反思的項目,這天聽到的各個項目也令我有很多想法,對它們的成效和實行方式很有興趣,雖說我們很自然地會參與這些活動,但我想我會集中在探索這個方向,看看新一代的我們,在「全球化」浪潮之中,會怎樣認識自己的本土文化,如何透過文化社的活動增加對自己的認識、如何對曾經是「封建、迷信」的思想改觀。

說到了文革帶來的後果之廣和深…我愈來愈覺得恐怖,也代價沉重得難以承受。彈琵琶的名家、自己鋼琴老師都受過勞改、迫害,那段時間一切文化發展都停頓了,很多美妙的音律,和其他範疇的文藝作品都銷毀了。但原來,還對「原生態」、「鄉土文化」帶來了這麼大的破壞。現在的我們要修復,要令大家重新重視這些傳統生活原素,工程太大了。

下午我們又去了吃火鍋,路上有一個很神奇的交通燈,前兩天走的時候,我們只能用11秒走過這長長的馬路。今天看到更是嚇倒了,怎麼變了8秒?但在一秒的時候,那計時器停頓了……再下一次綠燈的時候,又真的是只有8秒……而且這兒有一條小路接到這馬路口,但那小路口沒有打燈,所以就算是綠燈,也經常有車會突然在身邊擦過…

但我們之間有一個馬路達人,他每次也可以在紅燈的時候從容地過了路。

午飯後我們開始了訪談的培訓。內容和在中大裡學到的技巧蠻相像的,只是裡面職員更深入地提醒了我們面對村民的一些問題、如何建立一份關係。然後我們就用了一個侗族的新職員作我們的白老鼠,兩個同學作提問,我在作觀察和紀錄。我們都太「學術」地處理這個訪談,於是大家都有點緊張,去到整個練習的尾聲…受訪的才開始有點點放鬆。不知道呢,過程之中有很多值得深究的點子,但同學都沒有掌握到,問題有時也有點誘導性。但…這還是要在實踐中學習,找到如何可以「有目的地閒談」。

貴陽的天氣真的有點冷,所以我們又走到了市中心較高檔的地區找新開的h&m買外套。下車後我們看到了幾只風箏在高空,感到很特別,但也沒深究是誰在哪兒放著。路上看到了文昌閣和類似是城牆的東西,於是又走去看看。廣場有很多小朋友在玩,也看到不少不同年齡的人在聚著閒談著。

貴州的生活節奏比香港慢,我們三個香港學生經常也走得很快,突然就想到別人都在後面。這天更看到,我們真的沒有甚麼時間去和別人交流,好好的享受生活的不同面。在歐洲享受太多,回來就不斷地工作和讀書。然而,現在我在香港的工作也未完成,但也管不了,慢慢來吧。我可要在貴州多看一點才離開啊。

上了城牆,看到了一些小孩在斜面上當作滑梯玩,感覺挺有趣的。走遠一點,看到了兩個老人家在放風箏,咦,就是那很高很遠的風箏啊。 一名老人看到我想拍照就說風箏都遠到看不到了。不,我看得很清楚啊。他純熟地拉著線,很酷啊。

看完老人家我看到了遠處有些很古舊的民居,於是再走到城牆的另一端,看看那兒的環境。但我看到了兩個完全不同的建築:

  
我的相機太差,不能只放大到窗台那兒,但最初看到這兩個場景,感覺很不協調:怎麼這些舊磚屋會和白牆走在一起?但如果看到了…其實是其中一所磚屋的一道外牆髹上了白色,又是怎樣的一個感覺?

貴陽真的很古怪。
在周圍走了很久,終於走到了文昌閣裡看。 我對建築沒甚麼認識,但看來這和其他見過的樓閣有點分別。角的數目好似也有不同。它加上城牆,和對面馬路的小庭園,整個佈局在現代貴陽裡完全是格格不入。儘管附近的商店都用上了古代的建築樣式,但是看來就是不配合。文昌閣位於一個十字路口,其中一邊用上了古代建築風,但另一邊是最高級的商場。怎麼可能融合呢。這個地方還是古琴學會的藝術中心。哎,這樣的一個背景,背著大馬路,就算喝到了再美的茶,用上了再美的琴。也沒甚麼可能彈到清高、逸雅的古琴音樂!
也許,這樣的環境,只能令人像文昌閣模型中這怪人,在不知搞甚麼地跳舞吧!
H&M所在的商場被定型為「國際連鎖商店的專中地」,香港見到的Breadtalk,uniqlo,mango等都看得到。裡面又是裝潢得美輪美奐。但一走到街上已經是另一個感覺,部份商店的確是比較高級,但整體的衛生和生活圈子感覺上也不是給有錢人的。而商場的人流也是慘淡,大約除了H&M開幕當日造成了人潮後,一切又回復平靜。為什麼貴陽的規劃會做得這麼古怪?
回途路上看到了這旅店,建築師同學立刻想到了中大的periodic table。不,中大那個都只是用玻璃打造這效果,也不會對裡面實驗室的人帶來很大實質影響。但這是用LED造成的,裡面住的人在受苦啊。
明天我們會到郊區開會,之後就會跟貴州同學回她的家玩,遵義這紅色城市,又不知會給我甚麼古怪(大約更多是心疼)的感受了。

Submi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