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酒﹒飯桌

這不是甚麼特別的東西,對內地有點認識的都知道,這三樣東西不論是公私事也是缺一不可。

我接觸到的都是私事層面了。

每次跟爸回鄉,最受不了都是滿室都是煙。要被薰死的感覺。來到了貴州,不論是下村或是怎樣,喝不喝也好,酒是一定會談及的話題,有沒有酒都一樣。飯桌的功能,也不用說了。

來了這麼久,煙在村裡見得較多,都是上了年紀的人吸。他們一坐下開始談天,煙就要來。多一點人聚在一起吃飯的話,酒就來了,啤酒、白酒(中式的)、自家的酒都試過。同學選用避之則吉的方法,我就,可喝就喝吧,反正和這些人也不會喝到多少次,我也知道自己的小限。在飯桌上也聽到了很多的故事,很多很有意思的話。

這天我們到了一個前實習生的家和pcd的職員吃飯,菜固然有很多,但更多是同事糾結了在酒上面。這天我也聽到了不少的故事,特別是ngo的職員面對的不同事情。也聽到了很多貴陽的亂事,聽到有點不敢出外。當然也聽到了不同少數民族的一些特色。有了酒、煙和飯,人就會談過不停。

即到這年的農曆新年回鄉我也明白幹嘛爸可以和奶奶和親戚聊天聊到凌晨,天天如事。這天被迫坐在裡面聽,哎…也許是酒打開了話匣子,但大家都有點點亂了,之後就在兜轉地說同一個話題呢。

當中他們都在說,酒是快樂的時候喝的。酒可不是解悶解憂的。例如一個超級能喝的老師說了一個例子,他年青時一個同學失戀了,找了他去喝酒,但一支啤酒以後兩個人都醉倒了。同時我那迴避敬酒的同事之前說他最多喝過兩支啤酒,星期天去老羅家時喝了四支啤酒頭也很疼的,但這天被主人家不斷勸酒,喝了不少的楊梅酒和一碗「很辣」的白米酒,倒是沒有甚麼事。我想酒的種類是有點關係吧。

「酒入愁腸愁更愁」是有道理的。村民愛在節慶喝酒不是不健康的。對他們來說,外人來到村子願意喝自己的酒是光榮是信任。外國人在用餐是配上不同的酒都是為了增加這餐的氣氛和味道。派對喝酒大多都是為了找到快感。

但。在飯局裡喝酒,飯桌上用酒來交易,我不同意。交易儘管能令雙方滿意,但這不是輕率的決定,酒也不是自己釀的酒。用買來的酒買來自己的面子,我﹒呸。

第一次淘寶淘到了的舞鞋還好,作管風琴鞋還是嫌硬了一點點,但也很不錯了。

Submi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