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額-援助之手

因為一些熱心人士,我們走到了附近一個山區村寨觀看歡迎客人的攔路禮。我們坐著麵包車,說實在還是走著很不平坦的山路,也接近走到了山上。我心裡想,移居到當地的侗人是怎樣做得到的呢?山真的很高,也真的與世隔絕啊。我覺得聽他們遷徙的路線也許聽不出甚麼感覺,但一看到他們真正居住的地方,想到他們遷徙的過程,就覺得很厲害。


到了當地,看到了小孩們都穿上了傳統服裝,但也不是太多的人,所以還沒有很大的感覺,只是覺得他們應該都是很重視這班熱心人了。但走到了村子裡,天,裡面好多好多的小孩都盛裝打扮了,全村的人都跑來看了。和一個少婦談到,她和先生是在龍額開電腦店的,平日都不怎回家,今天聽到了這活動都跑來湊熱鬧了。這些熱心人士真的做了這麼大的貢獻要出動到整個村子麼?
我聽過無數個助學團,也看過很多他們山區助學的照片,孩子們看來都是很高興的。但是這天真的看到了他們捐的東西:每個小孩一個筆盒、羽毛球拍、足踺。這些都是很多助學團會捐的東西。小孩們大熱天時穿著盛裝唱攔路歌,還特地有了漢語的攔路歌、吹蘆笙,叫著「歡迎歡迎」,外人看起來真的很熱鬧,但仔細看看,很多小孩都目無表情。這樣過後他們就跑回家要換衣服了,聞說同行的有一個聽到小孩說終於完了這樣。在想想校長說到他們需要的資源、需要的支教,我更懷疑很多的熱心人士是否真的是熱心孩子們的教育,是否真的關心他們的需要。
午餐時我們吃都是傳統的侗族食物,而我看到遠處的熱心人士們會有特別的菜,大約是他們吃不慣了吧。我更覺得,他們是來當個遊客,所謂助學只是旅行中的裝飾,顯得自己比一般遊客更有「社區觸覺」。
但我還是要多謝他們的,聽了這麼多次敬酒歌,第一次感受到敬酒是怎樣的一回事。校長叫孩子們叫我「姐姐」之後唱了敬酒歌,之後一杯杯的米酒就圍住我了,明明說是三小杯的,但我喝了第四杯之後還有個小女孩叫我「再喝多杯吧」……我沒試過喝米酒喝得那麼快!但看到同學還要給老人不斷要喝酒,我們也在幸災樂禍了。看來這六個星期他的酒量進步不少了。
回去以後我們到了村民會,是村民甚麼民主會這樣的東西。其實我們每天都會看到村子的支書,他是個個子很小的人,樣子有點像個卡通人物。我會用「可愛」來形容他。他很熱情,很關心我們在村子怎樣怎樣的。他也對村子裡的事情瞭若指掌,對侗族的文化也很有認識。
 
我見過的村支書不多,但他給我的印象特別深。他很愛自己身邊的所有東西,生活得很快樂,不論是工作、玩、日常生活也是帶著一個很幸福的笑容。他也對人沒有甚麼架子,我們笑叫同事叫張老師,他也跟著叫,但明明怎樣身份都說不通。他對文化傳承的想法,說不上很特別,但他還是很有心去做。這些都比不斷說著同志們辛苦了的某些幹部來得深情和草根吧。我在想,國內還是會有一些的幹部沒有受黨內很深的宣傳文化所影響,還是真真正正為人民服務。只是希望這樣的人會愈來愈多。同時聽了同行一名遊客所說的喝茶事件以後,也不希望國安這個東西令人民更不安。
晚上等了好久,聽到了一些婦女來唱侗歌。聞說還有鄰寨的男士來對歌了。哇,這可不得了。我們等到近十一時才開始唱吧,然後婦女們還準備油茶,到了男士來的時候已經近十二時了。他們真的要像以前唱到天光了@@
這一次聽侗歌,會覺得他們的歌聲很響亮也很美麗,比流芳那幾名婆婆唱的來得高亢和更講究。但是我還是對流芳婆婆唱的印象更深刻。她們唱出來的都真的是很深的感情,這個晚上就更像是現實中的行歌坐月。這晚的形式來得更真實,也更看到了侗人的文化生活。只是……那像是侗人談情的情境,外人看來總是格格不入,但婆婆們是說自己的故事,那就可以穿越語言來打動人心。
另外有件小事,那支書站在門邊,同時有一隻很大的蜘蛛在往門口爬。同學指著門喊著「有蜘蛛」,支書聽到就說「我是支書不是蜘蛛!」這個笑話笑了兩天。
這幾天的龍額之旅要完結了,同時我在文化社的實習也告一段落。這個星期的得著沒有之前的衝擊大,但給我帶來的反思特別的深。我想到不單是少數民族的事、或是文化的領域,我想我看到了一個更廣的畫面:很多文化傳承和社區發展不問題不單是少數民族才出現,只是我們能在他們身上看得更明顯而已。回到自身,回到香港,文化傳承、弱勢社群的問題一樣存在。我們要怎樣做才令社會更健康地發展?這可是所有人都在面對的大問題。
四時半了…還有三個小時可以睡一下。
後記
在回貴陽的路程上,聽到了那班熱心人士的主辦人和同事的弟弟說,第一次在春社到龍額當志願者也沒甚麼感受,這次,她覺得自己好偉大。

Submi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