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在貴陽回來一星期又回鄉去,其實會有點希望這一次會看到一點新東西:始終在文化社工作過,會想更好的認識自己的家鄉。不過這次的感覺不大好,我好像離鄉親們很遠。
在客車上,我在陸豐偶爾看到了一個像是客家圍村的東西,但爸說那兒沒有客家人而是鶴佬人,但那是像客家村子的。。。矛盾。那是我看過最完整的一個,但車子太快拍不到。路上也看到了不少這樣的屋子,但也一點點被現代的水泥房取代。
這晚吃了很久沒吃的尖湯圓、糍耙等等,到了第二天爸又買了過分豐富的早餐:客家煎堆、菜粄(有一種是包南瓜,但不大好。。)、細粄。。我不會說自己喜歡不喜歡,只是因為我太少機會吃自己家的東東了。但同行姑姐的契媽,她說自己沒鄉下回就是跟著其他人回的。她吃不慣,但這老人家很會尊重人。她說她的媽已在港定居,雖算是中山人但也不會回去了,也會說自己的家在香港,這跟我媽那邊有點像。我在想,我是哪兒人呢?我的家鄉在哪?儘管在爸洗腦下我還是對客家人的生活方式有多一點認識,我不太能認定自己是客家/潮州人,但也說不出自己是「純種」的香港人。我説不出自己真正的家鄉在哪。之前認識了很多很多不同國家的人,就算他們身在何處,也能很清楚的說出自己的家是在這個那個城市,但我連在香港,也說不出自己是香港人,甚至我不太想承認。我對典型的「香港人」也有很多很多的偏見,不想成為他們的一份子。
但,人總要有一個家啊。
這天在颱風影響、下著大雨,乘了一個多小時車到了普寧的盤龍寺。套用他人的話,「不外如是」、「不知搞這麼久幹嘛」。回到家睡了一會,看到了姪女來了。這天我們又玩起新年不斷玩的猜哪手藏東西去,然後拿ipad給她拍照和玩七巧板去(對。。我上課時曾有一些時間玩它解悶。。。)。收買小孩。。原來就是這樣。
晚上確實地體會到颱風韋森特的厲害,窗子都被吹得作響了。但我錯過了香港的十號風球,嗚呀!
這次一行又收到了一些利是,但這次內容的數目都很大。說真的,我從來沒覺得出外讀書是這麼大的一件事,我沒想過這是一次「遠行」。但這兩天以後,我有點感覺…可能我真的會遠離很多熟悉的東西,有很多東西都可能會是最後一次。可幸是我明白要珍惜,也明白要勇敢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