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城市
貴陽的可愛面
*
文化社辦公室這刻一個人也沒有。兩個同學跟了同事,和另外兩個同事分別去了不同的苗寨。我呢?我倒被今天一個很難約的訪問,加上自己想開始寫總結報告,「被迫」留在貴陽。也好,我終於有了自己一點的空間去認識這個城市。
其實我很想找天去好好看看這個城市,總覺得,到了一個城市而對它沒有認識是白去的。就算不到周邊很有特色的地方,就算這城市有多糟,還是要認識。更何況我已在這兒待了五個星期,我還是只對延安東路的西西弗感到熟悉,我還是未有機會去看看土壤,我覺得對不起自己。
記得剛到步的幾天,我和同學在想,這個城市沒甚麼好看也很亂。對計劃的負責人來說,他不喜歡貴陽,除了文化社和西西弗。我到了這天之前還是這樣認為,但聽了一個貴陽人說的一些東西,而這幾天也看多了一些不同地方,突然想起了,這個城市有一些很有趣的地方。
星期天那天到天主教堂之後,高姐帶了我去附近一個生活區吃冰粉。那家的冰粉其實比遵義的更好吃,他用了黃糖於是很香。那個地方還是很有小城市的味道,是有點髒,但是感覺還是很地道很生活化,那是在中華路的附近。而中華路也比延安路「低級」一點點,那兒附近還是挺舒服、挺能「住得下」的地方。
星期一晚上到前文化社實習生家吃飯時,那個小區五臟俱全,很多小販在擺賣,整個氛圍是自然地「和諧」。走遠一點就會看到比較舊一點的住宅,看起來還是有點像一個小鎮一般。
今天我到了PCD找貴州的項目經理訪問,完結的時候她說,外地人來到貴陽總覺得這兒很糟。也沒有甚麼效率,例如突然會有兩個人在街上談話把整道路都擋住了。 但對她和貴陽人來說這都是很正常啊。她也說,貴陽是個很小的城市,裡面仍有很多人情味。
不單是人情味,在貴陽總是會有一點點意思不到的事。訪談完我和兩名PCD的工作人員吃午飯,當中一個也是我的訪問對象。她們帶了我到這酸湯菜館,裡面很簡潔,但有個小庭園。在四周的都是高樓,這個小餐館顯得很是城市小綠洲一般。而在這餐館,我吃了一頓「半自助餐」-這兒的蔬菜是自己任選的,只是肉就要另外點。我們在室外吃那有點點太辣的酸湯,感覺還是很清爽。
然後這兩天在和淘寶上一個琵琶造琴師傅糾結,我還是下不定主意要不要買一個琴,買的話要買甚麼木。他讓我聽了好幾個琴了,但還是想不到要買哪個價位的琴。這天決定找一家琴行看看彈彈,聽一聽我想選那兩種木的音色怎樣。之前找了好幾家都沒有,但是他們都很樂意給我指路,又幫我找人這樣那樣。今天走到了一家挺大的,但賣的都還是上海一廠的琴。但總算找到自己想買的那種木造的琴,老闆也超級好的讓我彈。雖然我還是在糾結著,但他已幫了自己不少。他也在說,貴陽是個很怪的地方,收入低,支出高,房價更高。但人還是會買鋼琴買古箏來學,生意還算可以的。嗯…怪。
現在我仍坐在土壤打著博文,剛喝完那二十六大元的latte。土壤算是這兒較大的咖啡店之一,附近也有好幾家較有名的。我所在的第四分店就有三層,好誇張。裡面的空間很多,有些靠窗的小桌,也分了很多很多的房間,放沙發的、一大班人的位置也有。每個房間也總會有一個人坐著做甚麼甚麼的,氛圍也很自在,比香港的「品牌」咖啡店來說空間多很多也寧靜很多,可能這是香港小咖啡店的放大版。只是稍嫌他們播的歌有點太流行,節奏有點太快。剛坐下赫然聽到ABBA的Dancing Queen,也赫然聽到他們把歌停了。我也覺得他們的煙灰缸有點特別,不是設計,而是缸的底,他們大約是把已沖泡過的咖啡粉舖在缸底,很無聊地嗅嗅看,咖啡味仍在。這些心思也很特別。
這兒的消費一點不便宜。剛喝的咖啡,好似在上面用咖啡脂畫了個小心形,我差點破壞了它。喝起來倒是一般般,我不懂咖啡的,但覺得豆好像是炒了很久似的,喝到的咖啡豆味不太多。而奶的味道…奶脂很重,我不算喜歡。
離開咖啡屋之後我走到了西南風書店。在貴州有兩家民營書店是比較大型的-西西弗和西南風。兩家書店的定位很不同,西西弗是多選和人的生活品味有較多關係的書,西南風的較多是教育、文藝的書。另外還有一家五芝堂,逛過一次,很大部分是文史類的書。三家的感覺很不同,但我也找到一些自己有興趣的書。
之後很大膽地在之前去過的一道小吃街遊走,在到省二醫附近的生活區走走,突然覺得貴陽沒有了亂的感覺。裡面載著了很多很溫情的地方。
總算走過了一些自己在貴陽裡很想去的地方,也享受了一半只有自己在貴陽工作的時間了。明天要去哪兒,看甚麼淘出甚麼的可愛的地方呢?但…始終貴陽不安全,還是有很多要擔心的。唉,請為中國的治安、人民祈禱。
煙﹒酒﹒飯桌
我接觸到的都是私事層面了。
每次跟爸回鄉,最受不了都是滿室都是煙。要被薰死的感覺。來到了貴州,不論是下村或是怎樣,喝不喝也好,酒是一定會談及的話題,有沒有酒都一樣。飯桌的功能,也不用說了。
來了這麼久,煙在村裡見得較多,都是上了年紀的人吸。他們一坐下開始談天,煙就要來。多一點人聚在一起吃飯的話,酒就來了,啤酒、白酒(中式的)、自家的酒都試過。同學選用避之則吉的方法,我就,可喝就喝吧,反正和這些人也不會喝到多少次,我也知道自己的小限。在飯桌上也聽到了很多的故事,很多很有意思的話。
這天我們到了一個前實習生的家和pcd的職員吃飯,菜固然有很多,但更多是同事糾結了在酒上面。這天我也聽到了不少的故事,特別是ngo的職員面對的不同事情。也聽到了很多貴陽的亂事,聽到有點不敢出外。當然也聽到了不同少數民族的一些特色。有了酒、煙和飯,人就會談過不停。
即到這年的農曆新年回鄉我也明白幹嘛爸可以和奶奶和親戚聊天聊到凌晨,天天如事。這天被迫坐在裡面聽,哎…也許是酒打開了話匣子,但大家都有點點亂了,之後就在兜轉地說同一個話題呢。
當中他們都在說,酒是快樂的時候喝的。酒可不是解悶解憂的。例如一個超級能喝的老師說了一個例子,他年青時一個同學失戀了,找了他去喝酒,但一支啤酒以後兩個人都醉倒了。同時我那迴避敬酒的同事之前說他最多喝過兩支啤酒,星期天去老羅家時喝了四支啤酒頭也很疼的,但這天被主人家不斷勸酒,喝了不少的楊梅酒和一碗「很辣」的白米酒,倒是沒有甚麼事。我想酒的種類是有點關係吧。
「酒入愁腸愁更愁」是有道理的。村民愛在節慶喝酒不是不健康的。對他們來說,外人來到村子願意喝自己的酒是光榮是信任。外國人在用餐是配上不同的酒都是為了增加這餐的氣氛和味道。派對喝酒大多都是為了找到快感。
但。在飯局裡喝酒,飯桌上用酒來交易,我不同意。交易儘管能令雙方滿意,但這不是輕率的決定,酒也不是自己釀的酒。用買來的酒買來自己的面子,我﹒呸。
*
第一次淘寶淘到了的舞鞋還好,作管風琴鞋還是嫌硬了一點點,但也很不錯了。
地上的天國
這天還要大清早就起床,跟著高姐到了一個基督教的「家庭教會」崇拜。他們在一個辦公室聚會。時間剛好,一到就聽到了詩歌敬拜。一唱就是半小時。
以下只是個人感覺。
之前我也去過基督教的聚會,做過替工司琴。但是,那時候我很不習慣這種不斷在唱詩歌,而詩歌全都是「讚美」、「愛」、「耶和華是神」。 聽多了就覺得很有被洗腦的感覺。特別是在樂隊強勁的伴奏下,這個情況更甚。之後是牧神講道。嗯…很多是在字面上解釋聖經,他有去查究經文的來源,這很不錯,但是沒有深究到背後更大的意義。同時間,講道裡有很多很矛盾的地方。最記得是說…以色列人在埃及人得到的金、銀等物都是從神得來的。那麼我們的所有都是屬於神的,在整個講道他也很強調我們要服從於神、苦難都是神恩來的前兆。不過…最後說我們要怎樣奉獻時,他卻用了另一段經文的文字說要按自己意願,不要勉強那樣……
我想這兒跟香港的一些基督教會差不多,規模也可能已經更大了。只是我對他們的信仰內涵有了一點擔心,我總覺得是有一點點盲目。
然後到了地上的天主教堂。這個教堂也蠻有名的。它把中西的建築原素都融合在一起,看起來其實蠻舒服的。只是堂內的聖像真的很大…呃…想起了前蘇聯國家…在愛沙尼亞看到那些很巨型的領導人雕塑。下星期去看一看,也很久沒有領聖體了。
然後高姐帶了我去買民族服,買了一件藍色的蠟染,蠻好看的~
有點流水帳…但人有點太累…我要好好睡一睡了…
冰島之旅前夕-哥本哈根
早上從斯德哥爾摩乘三小時火車到達哥本哈根。我的朋友住在機場附近,而這個區域也是新發展的,這可是和我所認識的丹麥有很大出入:這兒沒有甚麼古老的建 築,也沒有甚麼很特別的東西,可以說是有點荒蕪。但到了市中心,我所認識的歐陸建築又回來了。這兒的建築物風格很像,也有點一脈相承的感覺。瑞典對比起來 會多點變化,用的建築材料好像會多變化一點。
也許是因為天氣比較好,氣候也較溫和,這刻的丹麥已經有很多人會踏單車四處去了。現在瑞典的雪也未有完全溶化,也許真的要待到四月來臨才有機會踏單車四處去。
丹麥的感覺比瑞典寧靜,儘管人口密度可能差不多吧。 丹麥語比瑞典語低沉,也可能令我覺得他們比較沉默吧。在市中心逛逛,還是會覺得這兒的人比瑞典人更冰冷。
最後一站是到danske design house,不太肯定叫法了。裡面展出了丹麥五十年的設計。他們還注重實用和美觀等五個指標,加上對環境保護的意識,令丹麥人的設計不斷進步,也令人讚嘆不已。其中看丹麥五十年產品設計的展覽,看到了一張現在看還覺得很現代的椅子,原來是七十年代的設計,和側邊的電視機成了很大的對比:有很多「有歷史」的設計,我們到這刻仍覺得很美,也不俗套,這種經得起考驗的產品,其實不多,但當時的設計者比別人走前了多少?
Back to Kista+Operan revisited
不過歐洲人對考古所作的工作真的很值得學習,他們對古物的保養不遺餘力,也很積極作各種的嘗試。想起了當年去西安學到的所謂著色兵馬俑,這兒的雕像復古大膽很多。
之後走到了Konstakademien(Royal Academy of Fine Arts)。裡面有很多的雕塑,人像雕塑。西方人對人體總是有個探索求知的好奇心,也很樂於展現人肉體的美。的確,看起來人真的是個很特別的構造,這種美,也許是人最自然認識的一種吧。
除了古代的東西,在這古老的建築還有幾個現代作品的展覽,展示現代瑞典藝術大膽的一面。
交流之旅轉機站-多哈
沒有地圖,也沒有任何可以引路的路牌,在街上亂走的感覺很不好受,有擔心過:二十個小時怎樣捱啊?我只有是,看見特別的建築物就走過去,但這卻令我這個旅程有了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