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民族在美國 – 林茲伯格

在看堪薩斯州的資料時,已經留意到一個叫Lindsborg的地方,這小城的別號是小瑞典,這個地方在十九世紀時有很多的瑞典人定居,只因這兒有很大很大片的平地適合農業發展,而當時政府也讓這些移民免費得到這些田地,代價只是要在這兒生活最少五年。最近我終於把車一事安頓好,而仲夏節將近,我想Lindsborg大約會有些慶祝活動吧,於是昨天上課前無聊看看。沒想到他們選擇在六月的第三個週六舉行,掙扎了一整個德語測驗,把心一橫,訂好了motel,下午到Topeka以後在向西走近兩小時,到了Salina休息一晚,今早在駕駛半小時到Lindsborg。


我第一次住在Motel,選了一家在Salina的小旅館,這說不上舒服,但一次也很整潔,比很多人口中的Motel好多了。我到達Salina的時間也有點點晚,這小城裡的商店大多都關了門。我只能看到在Downtown的雕塑。這兒的Downtown每年也會擺放不同的雕塑,人們可以在展覽後購買它們,另外這地方也會舉行一個雕塑選舉,人們可以投票選出最喜愛的雕塑。這個地方有很多的貨車出入,商店大多也是服務著工人們,一切看來在點像仍在八十九十年代。但雕塑對這兒的人還是有這樣的地位,還是有點不能理解。

沒睡好的我一早起來去Lindsborg出發,準備到第一站時差點出意外-衛星導航在普通路上永遠只是在1/8 Miles前才提示轉彎,但我要轉彎的地方前一點點就是高速公路,我在加速之時才發現要剎掣轉急彎,聽到了剎車聲不禁害怕起來-我幾天前才換了剎車片。

第一站是在Lindsborg城外的Coronado heights,這兒有一座小小的城堡,本來想爬上去看看,但聽到昆蟲的聲音就逃跑了。沒有在城堡上,但在這山上看到的風景依然美麗,一大片的稻田看起來很舒服,這兒也有很多很豔麗的野花。這山雖然很矮,但在這平原來說已很突出了。這兒也讓我想到了Kiruna渡過仲夏的那天,剛到埗時Hostel的主人和他的友人帶我到了附近的一座高山 Luossavaara看Kiruna的景色。雖然兩座山的高度和風景的樣子相差太遠,這天我只是自己一個人走,但我感覺到,這兒還是會有著瑞典的氣息。


一進Lindsborg城區,看到了一些瑞典文,如藥房會用上apotek,路上的旗會寫著Välkommen Lindsborg。不過,這,文法不對啊。到了大街就剛好遇上巡遊開始,他們穿著北歐傳統服飾、演奏著民謠,路人都戴著了花環,Dalahäst的出現更是不用說了。看來這兒把瑞典更有著一點點民族傳統氣息。但,又回到了當日在Duluth那個問題,到了現代的瑞典裔美國人來說,這些瑞典傳統代表著甚麼?

雖說這兒是小瑞典,但這兒的建築卻找不到瑞典和北歐的風格,看到的就是二十世紀美式中西部的建築風格。然而,在這兒有一個保育著歷史建築的Old Mill Museum and Heritage Square,Mill的顏色的確是很瑞典的Falu Röd,那些保存下來的歷史建築不多不少也有點點北歐的味道,但,比在Duluth看到的來說,還是像美式多於北歐風格呢。大約這兒的氣候相差太遠了吧。

我在這兒的一個Microroastery和老闆談了一會,問著究竟Mellanroast做了甚麼讓它的味道與眾不同。他的祖先是第一代移民美國的瑞典人,但他的長輩都沒有了和瑞典的連繫。我問他,為什麼會選擇研究瑞典的Blend and Roast,他說道,只因這咖啡好喝,質素高。談著談著,竟發現在這小鎮的小店,竟有在香港供應著精品咖啡豆@@”

雖然我始終沒機會看Midsommar Maypole的升起,但這半天在小瑞典還是有一點點得著吧。究竟對美國人來說,他們的Old Country、和文化傳統代表著甚麼?他們新的文化,何時才真正成為他們的根?
回程路上,在Topeka看見烏雲密佈,心知不妙,沒想到不夠就遇上了暴雨,我連前面的車都近乎看不到。安全回到家裡,阿肋路亞。現在頭很疼。Road trip,不好玩啊。

諾爾蘭和尋找達拉木馬

嗯,其實瑞典文中的諾爾蘭 Norrland 是指”北部地區”而已,音譯成中文之後變得很美,但也沒有了意思。Dalarna 是 The valleys (Valley = dal, Valleys = dalar, The Valleys = dalarna),中文是達拉納,在Svealand(中部地區),在這個省有瑞典最特別的產物-Dalahäst,那頭紅色木馬。

在仲夏節我到了這個地區中的幾個小鎮,看了瑞典的另外一面。仲夏節前夕和正日我到了眾人冬天爭著去的Kiruna(基律納)看白夜。Kiruna在北極圈之內,冬天氣溫低達負四十度,但夏天也可以有二十多度。但我去的時候瑞典又開始冷,基律納只有十二三度。我也一早打定了輸數白夜會看不成,追了一個星期天氣預測,仲夏節前後的瑞典大部份地區也是多雲,可以看到一點點已算是幸運了。
Kiruna比我想像中還要大,建築比大部份地方還要現代。而這個地方現在固然是旅遊業作其中一個重點-有Ice Hotel和Sami Open-air Museum(不過我兩個地方也沒有去到…瑞典人最大最大的節日嘛),但另一個重點是石礦場。即使是公眾假期仍看見火車在礦場穿梭。本想看看瑞典人如何唱歌跳舞慶祝仲夏,但火車到達的時候…原來慶祝活動全也過了……

基律納有著其中一座瑞典人眼中最美的建築物-教堂。這教堂一點也不舊,大約一百年歷史而已。它用木建成,有著傳統北部人的風格和純樸。 看來還像一座廟宇的。但裡面的裝潢很新,管風琴有如新建成的。相信音色一定很有趣(離開之後一天會有一個韓國管風琴師演奏,哎呀…)

我住的小旅店房主的朋友在這日子來到了旅店燒烤,我傻傻的和他們談了幾句便可以作個客人了,這就是瑞典人的性格~他們還開車帶我到附近的一座山,從高處看這個地方,看到了居住的一帶還是很現代,也看到了一個廢棄了的石礦,但也看到了遠處的雪山,也就是瑞典最高的山-Kebnekaise。 看了看就回到了旅店吃燒烤~這個感覺很溫馨,大約比看慶典更快樂吧。
吃過晚飯我和一對泰國母女再次走上山準備看白夜。不過實在太冷,我們也沒有甚麼準備。加上看著太陽被雲一點一點遮蓋,我們還是回到了旅店的陽台看。到到半夜時其實真的看不到,但卻從沒感覺到太陽有下過山,看照片也只會看到它緩緩的下降了一點點,但是橫行的多,感覺還是很特別~同時,瑞典人們也真的不斷地喝酒,房主和他的朋友竟然喝紅酒喝通宵@@

在kiruna留了兩天,最後一天來過瘋狂之旅-一次過到三個城市。其實第二個城市Gävle耶夫勒只是在轉火車時中途留了兩個小時=v=。但我會 說我真的好喜愛它,遠多於stockholm。我的鄰居是耶夫勒人,也是另一個原因令我想看看這地方了。一下車已經覺得這地方很小但很美,建築都是十八十 九世紀的,因為這地方曾遇過大火。但建築風格是很典型的北歐風格,很美~

這兒街上常常會見到這隻羊,看看維基,那兒介紹耶夫勒山羊有點搞笑。
街道的設計很規律很易跟隨,到處也種滿了林木,鳥語花香,另一個讀生物的鄰居說那兒有一個很罕有的雀鳥品種~
耶夫勒也是有很濃文化氣息的。這兒的表演藝術活動很活躍。而這個小小的劇場令我很驚喜-怎麼mozart會在這兒?而這地方的音樂廳大約是音樂中心,有著音樂圖書館、一個教學中心似的東西。它建在河畔,還是藍色的,突然覺得有點像香港的演藝,但這兒美太多了。

下一站-達拉木馬。

尋找它的原因很簡單-看到維基裡那隻「全世界最大的木馬」不是不去看看嘛??
不過,這「地標」並不算有甚麼特別意義,只是很大很大隻~它位於Avesta阿沃斯塔市,一個很小很小的地方。但這兒也曾是一個礦場,現在也有金屬處理的公司在這兒設廠。

尋找木馬一點也不易-在火車站要乘車到市中心在走半個小時才看到這龐然大物,一看到就笑了,但沒想像中震撼的大。但和木椅比較還是…很誇張。

找到了馬又要跑到巴士站到最後一站-Falun法倫。

這個地方曾經是一個重要的銅礦場,現成為了聯合國文化遺址。這個地方的徽號是一個「女性」的符號,在街上走時一直也覺得很新奇,這個礦城怎麼和女權扯上關係?原來在中古這符號是金屬的意思。

礦場遺址的面積和深度也是很難想像的大和深,石的顏色也和平日看到的不同,可見這兒還是有著很多寶藏。也因為礦場帶來了很多商機,在gamla gefle(也就是現在的Gävle)和falun之中瑞典人興建了第一條鐵路,可惜是現在只能在遺址中看到僅餘的二百米。

法倫另一個著名的產物是「法倫紅」Falu Röd,是瑞典人的屋常用的顏色之一。在石礦場外的小城區全都是用這種紅色,看起來很美也有點像是瑞典人的驕傲。

其實法倫還有另一樣出名的東西-Falukorv法倫香腸。但之前見到便宜買過來吃,哇…味道還濃的。

最後沒有預留位置,拿著Eurail pass回Stockholm,沒位置坐要在車卡之間坐,而且不是自願的,悲哀啊。但在北部看到了瑞典樸素的一面-大部分屋都是淨色沒有花紋、人的關係還要比中部的人更親近。我想,走過不同的瑞典城市,我最喜歡,或是最想在那兒生活的大約會是Gävle。但我還要去南部去看看啦。

Back to Kista+Operan revisited

因為要交表格,加上我的通行證有問題,這天回了KTH kista。也補回之前的照片啦。

然後到了operan買票,順道就到了附近幾個博物館走走。第一個去了dance museum。舞蹈也可以有一個博物館,多幸福!那兒展覽了一點亞洲和非洲的傳統舞蹈,代表中國的竟是京劇啦。在印尼那個部份,有一個三十年代短片,展示著一種「舞蹈」……因為,我只覺得是兩個人面對面蹲著…在做不同的動作…
但重點介紹的當然還是royal ballet。芭蕾舞的確是很美麗很高貴的東西,但pointe對我來說,還是很不可思議的事。

 

然後就到側邊的Medelhavsmuseet。這個是令我愈走愈怕的一個地方。有很多很美麗的東西,但同時間…入面的mummies和著色雕像把我嚇怕…

不過歐洲人對考古所作的工作真的很值得學習,他們對古物的保養不遺餘力,也很積極作各種的嘗試。想起了當年去西安學到的所謂著色兵馬俑,這兒的雕像復古大膽很多。

 之後走到了Konstakademien(Royal Academy of Fine Arts)。裡面有很多的雕塑,人像雕塑。西方人對人體總是有個探索求知的好奇心,也很樂於展現人肉體的美。的確,看起來人真的是個很特別的構造,這種美,也許是人最自然認識的一種吧。

除了古代的東西,在這古老的建築還有幾個現代作品的展覽,展示現代瑞典藝術大膽的一面。

 最後走到了Stockholms medeltidsmuseum,展現中世紀的瑞典。這博物館在地底,找了好一段時間才發現這個秘密。裡面展示了十六世紀的城牆,和很多生活的片段。不知道呢,中世紀是個很古怪的時代,生活並不容易,但那時的藝術又好美。不過不斷的看,也發現瑞典本身是個好戰的民族吧,怎樣會發展到現在這樣懂得享受生活?
  
瑞典這個民族實在太有趣,這兒有很多很有個性的設計師但竟然會產生宜家…另一個怪事就是,怎麼會是這麼冷的民族推動雪櫃的發展…等等…我想還有很多東西有待發掘。

在瑞典的兩三天

第二天想在住的附近走走,我住在solna的bergshamra的學生住宅,這兒是個住宅區,是個很小的社區,然後有個很大的樹林。然後走了很久很久以為有點點特別的東西看,但竟然…是到了DHL,更笨的是,其實它和我住那兒很近……
亂走的後果…就是在下大雪是差點迷路進了樹林…但就算沒有進樹林,在風雪下,路還是不易走…

明白了住的地方真的沒甚麼好逛,那麼…行行T-Centralen吧。聽朋友說那兒有商場,那就去看看囉。但一出地鐵站…好大雪啊…就算是橫過商場大約只有二十多米的路程,已經弄到整身也是雪了。這只不過是第二天,我開始有點不喜歡雪。
我的第一站倒不是去了商場,而是…參觀了Kulturhuset,大約叫作文化中心吧。裡面有個圖書館、幾個展覽廳、電影院、兒童樂園,還有…走不了的Cafe。裡面的展覽也有點前衛,現時展出的是來自日本、耶路撒冷、和印度/肯亞的藝術。日本那位攝影家的作品全都是人像,但…呃…我不太懂得欣賞。

然後真的開始逛商店,看見了無印良品,筆已經貴香港一倍。然後看到了很多香港也有的品牌,但又是貴了很多,除了H&M,它的減價貨價錢真的還可以的。不過,我終於見識到一個街角有三間H&M的奇境…
回到Bershamra終於到了今日的重點-Grocery shopping。嘿,那時還要下大雪。拿著兩大袋東西,雪又厚, 回到住那一座附近時放棄了,決定不理會袋裡的東西會怎樣,由得它在雪上拖行算了。

第三天決定去舊城區走走看,那兒會見到較多有特色的東西,也會有多些景點。這個決定基本上沒錯的,不過,又下大雪同時又有點在溶雪的天氣,真的叫人無奈。我試過無數次有雪地上差點滑倒,還要下斜坡,只能說是…寸步維艱。
可惜的是太多地方也只可以跟guided tours參觀,所以很多也只是逗留了一會沒有進去。加上大雪,其實已經失去了很多遊玩的興致。

然後開始亂走,但又讓我去到了Cathedral。一進去就感到很浮誇,每個雕塑也非常精緻,也是金碧輝煌的。連風琴也是特別大。難怪,別人總愛到歐洲的教堂,每個地方的教堂也充滿特色。不過,參觀者多,祈禱者…我想我看不見。在德國教會那兒還看得見,但也寥寥可數…然後到了諾貝爾博物館,一個蠻有趣和有意義的博物館。看到了很多的發明和有意義的東西,不過總是最容易被遺言感動。我最記得的,還是諾貝爾如何制定獎項的頒獎方式。


  
德國教會是另一個很美麗的地方,但又是一個很浮誇的建築物。也許,這就是見證以前教會有多大的影響力了。在瑞典這個以世俗見稱的國家,教堂還是這麼美麗,但真正是對信仰有熱誠的,又有多少呢?

最後一站是post museum,裡面展覽都是瑞典語,不太看得明白。但裡面的一個database令我很感動。它把由19世紀開始的郵品儲起來,而附近國家的也有。另外還有一個圖書館專門收集和郵政有關的書本和剪報。書信這種古老又重要的通訊方式,被冰冷的電郵取代。還是想起當年考試說了一句,能夠收到一封貼上郵票、用手寫上地址的書,感覺是多麼的溫暖。郵票,也可以是一個傳情的媒介。

 

最後幾站也是一些古老建築物,但全都沒有開放…但看到city hall時,感覺還是很神聖的。再訪市中心時就會待準時機去了。

結了冰的河看起來很有趣,但一個人走又真的有點點悶。這一男一女的雕塑在大會堂外看著這河,不知道呢,有點想到自己。然後準備找地鐵站之際聽到了鐘聲,於是又被吸引去了。這次是另一個瑞典教會的教堂,裡面舉行著喪禮。我想那鐘聲應該是祈求亡者安息吧。
回到Bergshamra,才發現這天是自己第一次行回家。平日只是會行出地鐵站,回家時總時拿著幾大袋,這天行才發現自己還是會迷路的。但,這晚天終於變得晴朗,我第一次在瑞典看見月亮。回到房認真看,更看到了很多的星星,而房對著了獵户座。看看短訊,更找到了冬季大三角。
這還是同一個星空吧~
謝謝你。